Investment Analysis, Market Insights, and Trading Strategies
过去几个月,我收到了越来越多来自各行各业专家学者的咨询:大模型时代究竟会给我们带来什么?一位投资人想知道下一个万亿市值公司会在哪个领域诞生;一位科技企业高管询问他们应该如何调整战略布局;甚至有位大学教授担忧,是否应该改变他们的计算机科学课程设置。
面对这些问题,我发现单次交流很难完整表达我的思考。于是,我决定将这些分散的回答汇总整理,系统化地分析大模型时代即将到来的投资与商业变革。
在梳理这些思考的过程中,我逐渐明确了一个核心洞见:大模型的真正价值并非像许多人认为的那样,是一个能”替代人类完成各种任务”的工具,而是一场根本性的人机交互革命。就像从键盘到鼠标,从鼠标到触摸屏一样,每一次交互方式的变革都带来了数字设备使用人群的大幅扩展,以及随之而来的市值爆发。
而大模型带来的自然语言交互,将是人类历史上门槛最低、覆盖面最广的交互方式,它所激发的商业与投资机会,很可能远超我们的想象…
本文将系统地探讨大模型时代的投资与商业机会,从以下几个关键维度展开分析:
通过这些分析,您将清晰地理解大模型为何不只是AI技术的进步,而是一场彻底重构人类与数字世界互动方式的革命,以及如何从这场革命中把握投资与商业机遇。
大模型的本质不是一种技术,而是一场人类与机器交互范式的根本性变革。
我们对技术的误解往往在于过度关注其”能做什么”,而忽略了更本质的”如何与之互动”。纵观人类科技史,每一次真正的技术革命,核心都是交互方式的突破,而非功能的简单叠加。从工业革命的机械控制,到电气时代的按钮开关,再到数字时代的图形界面,技术的伟大飞跃都源于人与机器之间沟通方式的革命。
大模型带来的自然语言交互,比我们想象的更加颠覆性。这不仅仅是一种新功能,而是消除了人类与数字世界之间最后的认知隔阂——语言障碍。在此之前,无论是命令行、图形界面还是触摸操作,人类都需要学习机器的”语言”;而现在,机器终于学会了理解人类最自然的表达方式。
这种转变具有深远的哲学意义:当思想可以直接转化为行动,当表达与执行之间的鸿沟被填平,我们将进入一个思想即计算的时代。正如麦克卢汉所言:”我们塑造了工具,此后工具塑造了我们。”大模型作为新型交互工具,正在重塑人类与数字世界的关系,成为思想与行动之间的关键桥梁。
若未能认识到这一本质,我们就会陷入对大模型的功能性迷思——它能写代码吗?能创作内容吗?能代替人类工作吗?这些问题固然重要,但都未触及核心:大模型重新定义了人与数字世界的关系,使这种关系变得如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一样自然和直接。
这种交互革命的价值在于:它能以指数级扩大数字技术的可及性,让技术真正成为人类思想的延伸,而非需要专门学习的外部工具。当七十岁的老人和七岁的儿童都能以相同的自然方式使用技术,我们才算真正实现了技术的民主化。
所以我们应该想到的是从过去交互方式对人与数字设备数量合理推导一下,它有几个点:
我想在不远的将来我们应该能跟大语言模型直接用嘴来交流,那用嘴来交流,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最自然的交流方式,也是最直接的交互方式。用嘴交流,那只要他是一个人类,他就没有需要学习的地方,但现在好好说话是一个人的基本特征,但是依然怎么使用嘴跟大模型交流比其他的交互方式,他的学习成本还是要低非常多非常多。
计算机技术的历史,本质上是人机交互方式不断革新的历史。每一次交互范式的变革,都催生了一个新的技术时代,带来了行业格局的巨大变化和市场规模的倍数级扩张。回顾这一演变过程,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交互方式与技术时代的对应关系:
交互特点:以命令行为核心,用户需要记忆和输入特定命令
市场影响:计算机仅限于专业人士使用,全球个人计算机用户不足千万级
这一时代的交互革命是从打孔卡片到键盘输入的转变,大幅提高了操作效率,但使用计算机仍然是一项专业技能。
交互特点:从命令行到图形用户界面(GUI),引入鼠标作为核心交互工具
市场影响:个人计算机进入普通家庭,全球用户达到亿级规模
这一时代的交互革命使计算机从专业工具转变为大众消费品,互联网的兴起进一步扩大了数字技术的影响范围。
交互特点:从鼠标间接控制到手指直接触控,实现了交互方式的进一步自然化
市场影响:智能手机普及全球,用户规模达到数十亿级
这一时代的交互革命真正实现了计算设备的大众化,使数字技术成为几乎每个人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年龄跨度从学龄儿童到老年人,几乎所有人群都成为了数字技术的用户。
交互特点:从操作界面到自然语言对话,实现与计算机的”对话式”交互
市场影响:潜在用户为全球所有可交流的人类,规模空前
这一时代的交互革命将彻底消除人与数字世界的交流障碍,使技术真正为每个人所用,而非仅仅为懂技术的人所用。
不同交互方式带来的设备普及程度差异从全球销售数据中可以清晰地看出:
设备类型 | 2023年全球销量 | 销售高峰期 | 交互方式主要特点 |
---|---|---|---|
智能手机 | 约11.4亿台 | 15.6亿台 (2018年) | 触摸屏、语音交互 |
笔记本/PC | 约2.5亿台 | 3.5亿台 (2021年疫情期间) | 键盘、鼠标、触摸板 |
这种巨大的销量差距(智能手机约为PC的4.5倍)直接反映了交互方式的简易性与设备普及度之间的关系。触摸屏的直观交互使智能手机能够覆盖从儿童到老人的广泛人群,而传统PC的键鼠交互则有更高的学习门槛。
追踪计算设备的演变历史,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明显趋势:随着交互方式的简化,设备的体积逐渐变小,便携性大幅提升,使用场景也随之扩展:
这种设备尺寸的缩小与使用场景的拓展直接影响了设备的普及度和使用频率。当从笔记本电脑到智能手机的转变中,我们获得了”随时随地可使用”的便利性,使用频率从”每天几小时”提升到”每天数十次”。
值得注意的是,每一次交互革命并没有完全淘汰前一代设备,而是形成了特定场景下的优势互补:
这种共存关系基于不同交互方式在特定场景下的独特优势。例如,尽管触摸屏提供了极佳的浏览体验,但对于内容创作和复杂操作,键盘和鼠标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效率优势。
在即将到来的自然语言交互时代,我们有理由相信这种设备共存与分工的模式将会延续:
这种多层次的设备生态将更加精细地适应不同使用场景,用户可能在不同情境下无缝切换使用不同设备,而大模型将成为连接这些设备的智能中枢,实现数据和体验的连贯性。随着语音交互和大模型的发展,我们有理由相信,下一代以自然语言为主要交互方式的设备生态将进一步扩大数字技术的覆盖范围和使用频率。
通过智能手机和笔记本的销量对比,我们能得到另一个事实:交互方式的改变直接影响了科技巨头的市值增长。
从设备出货量对比来看,交互方式的改变带来了设备数量的提升,同时也带来了行业龙头公司市值的跃升。我们有理由相信,大模型带来的交互方式变革将进一步提高设备数量以及新时代平台公司的市值。虽然目前还不能确定具体的增长倍数,但可能会有5-10倍的提升。这意味着在未来10-20年中,市值最大的科技公司有望达到5-10万亿美元,甚至可能攀升至20万亿美元左右。
这种市值增长的根本原因在于数字平台的网络效应。所有数字设备本质上都在构建一个将消费者和生产者聚集的庞大平台,促进更高效的市场化分工。这种分工对整个平台带来的效率和收益提升是巨大的:
从历史数据看,每次交互革命都带来了科技企业市值的几倍甚至十倍增长。同时,我们也可以从资产收益率角度验证这一点:
这表明,交互方式的革新确实为人类创造了前所未有的经济价值,这种价值通过更高的生产效率和企业估值得到体现。这是计算机时代以前,甚至工业革命时代都未曾出现过的经济现象。
值得注意的是,在技术革命中,并非所有参与者都能获得同等的投资回报。历史数据表明:
比如,无论是在软件时代、互联网时代还是移动互联网时代,微软始终保持了科技领域的市值领先地位;而苹果和谷歌也都是通过软件和服务层面的创新,而非纯硬件优势实现了市值的大幅提升。这提示我们,在大模型时代,纯硬件制造公司(如芯片制造商)可能不会是最理想的长期投资标的。
大模型不仅改变了人机交互方式,也将深刻重塑商业模式:
这些变化将为善于适应的企业创造巨大机会,同时也会对传统行业带来颠覆性冲击。
要充分发挥大模型的潜力,我们首先需要新型终端设备来优化交互体验。当前大模型未能完全体现出威力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我们仍在使用传统交互模式的终端与其进行沟通。以下是对未来终端设备的展望:
未来的个人数字生态可能包含多种协同工作的设备:
手机的角色将会重新定位——仍然存在,但使用场景和范围可能会大幅缩小。在这个新兴领域,苹果、谷歌、Meta等公司已有布局,但尚未确定谁将成为”新时代的苹果”。
随着交互设备变得更小和更专业化:
所以我们要考虑的是在未来以语言跟大模型作为主要交互模式的情况下,整个互联网形态以及整个互联网平台会变成什么样,然后我们就会知道整个投资机会跟商业机会在哪里。
在大模型时代,由于AI带来的”代码平权”,传统程序员的工作机会将发生根本性变化。大部分程序员不再像过去那样担任纯粹的代码编写者,而是需要转型为架构设计者、系统思考者或AI协作者。
然而,普通人若不能理解大模型时代所需的基本架构概念,同样难以成为这个时代的内容创作者。这类似于:
大模型时代的一个关键优势是:我们需要学习新概念,但不需要像以往那样进行大量重复练习来提高熟练度。以往需要通过反复实践来掌握的技能(如基础程序框架的应用),在大模型的协助下可以大幅缩短学习周期。
我们只需要掌握原有的结构和专业术语,就能快速进入大模型应用领域。由于大模型主要通过语言和文字交互,对专业领域术语的准确使用将极大提高个人创作和工作效率。
对于具备以下特质的人才,大模型时代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会:
这些人如果能够结合一定的理工科思维框架,将在大模型时代获得巨大发展空间。大模型能够更好地帮助创作者找到适合的受众,使更多人从中受益,也让更多创作者获得更高回报。
大模型时代的投资机会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向:
随着大模型技术的成熟和普及,我们正处于新一轮技术革命的早期阶段。把握这一历史机遇,需要我们深入理解大模型的本质价值,前瞻性地布局未来可能出现的商业模式变革。
编后小记:有趣的是,这篇关于大模型改变交互方式的文章,本身就是一个生动例证。全文从头到尾我都没有打字,也没有动鼠标修改任何部分,完全是通过语音与大模型交流完成的所有工作——包括格式调整、文字撰写、图表制作,甚至服务器上传。我在日常工作中已经大比例实现了用语言支持性操作,在整个创作过程中,我唯一的键盘输入就是”确认”和”回测”。这不仅大幅提升了我的工作效率,也让我亲身体验到了文中所描述的”交互革命”。未来已来,只是尚未流行。
查看所有分析 | 返回首页 |